2022年12月31日深圳卫视2023罗振宇跨年演讲 – 直播[全程视频] 附全文PPT文字版

jy zhuanji

这位是我的前同事,大橙子。

文章源自武享吧-https://hula8.net/zhuanji/55072.html

从我们公司离职之后,他开了一家植物店,不大,只有十几平方米,三个人同时进去,就有点转不开身。文章源自武享吧-https://hula8.net/zhuanji/55072.html

刚出去创业那会儿,他信誓旦旦地说,绝不卖发财树。觉得俗。可以理解,他那家店啊,目标客户都是文艺青年。文章源自武享吧-https://hula8.net/zhuanji/55072.html

但是最近问他,什么植物卖得好啊?竟然就是发财树。文章源自武享吧-https://hula8.net/zhuanji/55072.html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文章源自武享吧-https://hula8.net/zhuanji/55072.html

很简单,大橙子卖的是“月下发财树”,他在树下放了一个黄色的小圆片,花盆上还写着“月亮与六便士”。文章源自武享吧-https://hula8.net/zhuanji/55072.html

你看,这么卖发财树,文学爱好者就能对暗号了呀。英国作家毛姆有本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月亮代表梦想,六便士代表现实。毛姆借着书名提出了一个问题,人是应该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是应该追逐梦想,还是屈从现实?文章源自武享吧-https://hula8.net/zhuanji/55072.html

你看看这创意,在发财树旁边搁一个小圆片,发财树就是“六便士”,小圆片就是“月亮”,这就把梦想和现实合二为一了。简单的一句文案,就把人传送到一个可以同时拥有月亮和六便士的美好世界中去了。文章源自武享吧-https://hula8.net/zhuanji/55072.html

你说,这事儿新鲜吗?一点也不新鲜,但就是有效。在大品牌、大超市那里管用,在小店铺里也管用,总会有人为美好的文案心念一动,这是不是成本最小、见效最快的创新?对这个世界进行重新编码,就是很好的创新资源。文章源自武享吧-https://hula8.net/zhuanji/55072.html

文章源自武享吧-https://hula8.net/zhuanji/55072.html

所以,做产品的朋友们,明年开年不要停,如果又想创新,又觉得资源有限,不妨往这个方向想想。在产品上加一点点小创作,就能完成一次小创新,你说这事是不是挺值得干的?

《山与召集人》

接下来,我来讲一个“一刀两断”的故事。

2019年,吉林长春出现了一家特别火的商业综合体。

开业即盈利,疫情三年,虽然也关关停停,居然每年都盈利了。

和隔壁的商场相比,这里的店铺租金要贵40%。关键是,没有装修补贴,没有租金减免,但依然满铺开业。

这里的人流量,一年800万人次。

什么地方这么火?

就是这里,长春市的“这有山”。

这有山,在一个室内空间里,真的造了一座山。

整座山高达30米,沿着山坡向上,你会发现,有小吃街、话剧院、博物馆、书店、影院、展览、酒店......

还真是很独特的体验。我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第一反应也是:“我要是去长春,我肯定也会去看看。”

但这不就是一个普通的商业成功案例吗?

我为什么要在这里讲它?

因为,我采访了“这有山”项目的总负责人吕兴彦,他告诉了我,之所以能做成这样的背后的心法。

这套心法有启发。

吕兴彦给自己定了三个规矩:

第一,团队里坚决不招有Shopping Mall经验的人。

第二,他自己是一个老招商人,但是他却放弃了对招商工作的参与,全部交给年轻人。

第三,购物中心型的品牌能不招就不招,连锁的尽可能不要。

不要行业里的人才,也不要行业长期摸索出来的方法,甚至连成熟的连锁品牌也不要,那你还怎么做一家Shopping Mall呢?

答案是:吕兴彦从一开始,就不想做一家Shopping Mall。

掀开他的底牌一看,同样是长春市市中心的一个商业综合体,别人拿到手只能把它做成Shopping Mall,而吕兴彦要做的是“人造景区”,更准确地说,是“3-24小时都市短期度假目的地”。

这么说,就通了啊。吕兴彦那些看似奇怪的做法也就可以理解了。

度假,就是短暂地穿越到另外一个平行世界里。人们图的是啥?是在那里看到的、吃到的、体验的,跟自己日常经历的不一样。

明白了“度假目的地”这个定位,你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其他购物中心都有的品牌,“这有山”不太欢迎。

明白了“度假目的地”这个定位,你也能判断做事的重点了:招商不是最核心的问题,如何吸引人流量才是。有了人流,商业那是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吕兴彦作为一个老招商人,要把自己的经验雪藏起来,放手让年轻人去干。因为年轻人才知道什么能吸引来年轻人。

这给我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启发:我们做的事,也许无法选择;但是我们对接的传统,可以选择。

千万不要小看“选择传统“这件事,它真的可以导致我们手头的事,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就曾经分析,为什么欧系车老要强调发动机,日系车老要强调乘坐体验?因为欧系车替代的是马车,日系车替代的是轿子。你看,看起来做的是同样的事,但对接的传统完全不一样。对应的结果也不一样。

说个我自己的例子吧。

十年前,我开始做罗辑思维,做“罗胖60秒”,那你说我对接的是什么传统?外界很多人,给我打的标签是,网红。

也挺好,但我自己内心知道,往回看,网红没有传统,方生方死。一旦接受自己是一个网红,那结局在第一天就已经注定: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那接着找传统,我是在做媒体人吗?

也挺好,做媒体,有100多年的传统。唯一的困扰是,我得每天创新“作妖”,才能保住流量不下滑。这对我一个自知天赋不高的人来说,太难了。

接着再找。“得到”有很多人来学习,很多人喊我罗老师,那做一名老师?这个传统就长了,在咱们中国,至少有2500年的历史,只要勤勤恳恳,咱还是有点机会的。

但后来一想,也不对啊,我也没有什么专业,我能教人什么呢?

哎,直到最后,我突然扭头发现,在学校这个大传统里,还有一个小传统,就是当“召集人”。他可以没有自己的专业课,就负责划拉老师,划拉资源,定义课程,管理学生体验。这不就是我在“得到”最应该扮演的角色吗?

往回找,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蔡元培。蔡元培当然也是大学问家,但和他的学术造诣相比,他更重要的业绩,是为北大请教授,请了各种各样的教授。

这些老师,都是蔡元培请来的。

那兄弟我干得似乎也还行啊。这些老师,是我请来的。

哈哈,差得还远,我继续努力。

再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们公司搬了几次家,但公司最大的那间会议室,一定叫蔡元培厅。为啥?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鄙人的生日,和蔡元培的生日是同一天,都是1月11号。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啊,我这个人从来不迷信,但自从发现这么一个小巧合,从那天起,我觉得我的整个人生都不一样了。这是一条隐秘的通道,让我对接到了一个悠久的传统之中。

在这里,我也强烈建议你,不管你做的事多新,回头看看,带着自己的问题,找到最适合你的传统。

比如你是一个网络主播,你会有很多传统可以对接,可以是天桥杂耍的艺人,可以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可以是三尺讲台上的老师,还可以是一名柜台前的推销员。

每一个传统的认领、选择,都意味着你做事的方法、做事的重点和做事的边界,不一样。

而创新就在其中。

丘吉尔不是说了吗?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村庄与作品》

一个有野心的人,还能怎么干活?

下载信息 2022-2023各大卫视跨年晚会【免费下载】
最近更新2023-1-3
下载地址

我们大家共同的家,
保持健康持续运行,

非常需要您的爱心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