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尼日利亚的29岁中量级斗士伊斯利·阿迪萨亚有着75胜 5负的踢拳战绩、6胜1负的拳击战绩和15胜0 负的综合格斗战绩。从2 0 1 1年到2016年,阿迪萨亚曾征战于中国的武林风、勇士的荣耀、昆仑决和峨眉传奇等赛事,被中国拳迷所喜爱并送绰号“黑龙” 。
2018年阿迪萨亚签约UFC,并以一波令人赏心悦目的四连胜冲至中量级排名第六。在UFC 230上KO名将德里克·伯恩森后,他更是获得了U FC的重视。这位29岁的踢拳手正大踏步地走在追求完美格斗术的路上,他的故事值得被讲述,他的技艺也值得被认真解析……文章源自武享吧-https://hula8.net/ityx/45147.html
下一页继续观看其他场次比赛视频文章源自武享吧-https://hula8.net/ityx/45147.html
“黑龙”伊斯利·阿迪萨亚
01崛起
文章源自武享吧-https://hula8.net/ityx/45147.html
在中国拳迷的口中,阿迪萨亚的绰号是“黑龙”,但他自己真正的别名叫“Stylebender”。这并不是个正式的英语词汇,可以暂时被翻译成“风格扭曲者”。这位“扭曲者”在少年时期爱上了学校开设的跆拳道项目,但他淘气好斗的天性让他的母亲很是担忧。在一次打闹中弄断了手臂后,阿迪萨亚被勒令退出了跆拳道,似乎从此就要与“格斗”二字划清界限了。文章源自武享吧-https://hula8.net/ityx/45147.html
在他十二岁时,阿迪萨亚一家从尼日利亚移居到新西兰。他在十八岁那年因迷上了托尼·贾的泰拳电影而重新燃起了对武学的渴求。从那之后,阿迪萨亚在泰拳、踢拳方面突飞猛进,并在22岁时打入了职业拳台——以踢拳为主,同时也参与综合格斗和拳击的比赛。文章源自武享吧-https://hula8.net/ityx/45147.html
阿迪萨亚的现任教练是泰拳手尤金·贝尔曼,不过他并不是给阿迪萨亚开蒙的那一位。阿迪萨亚回忆说,原教练虽然好,但是有些太过保守,总是强迫学生使用最传统的泰拳打法——尤其看不惯阿迪萨亚双手不拿高的抱架。为了以最真实的态度在拳台上展现出自己的风格,阿迪萨亚离开了老拳馆,走向了开明的贝尔曼教练。像是有化学反应一般,阿迪萨亚找到了自己的“完美导师”,而贝尔曼教练也得到了一位“世界级斗士”的苗子。文章源自武享吧-https://hula8.net/ityx/45147.html
至此,阿迪亚真正发掘出了自己的潜能,并在几年内成长为世界踢拳界里一位能“扭曲融汇”各种风格的巨星。文章源自武享吧-https://hula8.net/ityx/45147.html
02四技合一
文章源自武享吧-https://hula8.net/ityx/45147.html
虽然人们习惯把阿迪萨亚的格斗背景笼统地称为“踢拳”,但深度解析起来,他其实更像是一个融合了跆拳道、拳击、欧式踢拳和泰拳的“四技合一”的斗士:跆拳道是他的起点,他也会在比赛中运用不少跆拳道式的腿法,让自己的进攻更加多样化:拳击是阿迪萨亚所钟爱的格斗术之一,事实上,他还曾考虑过全身心地转入职业拳击:踢拳自不用说,他大多数的训练和比赛都是围绕着这个项目展开:泰拳是激发了阿迪萨亚热情的重要因素,他在比赛中也能熟练地运用起泰式的扫踢、正蹬和肘膝。
细分下来,阿迪萨亚常用的“四技精华”大致如下:跆拳道给了阿迪萨亚灵活的腿法和轻松换架的基础。双腿都能运用自如的他,可以在任何一个站架下打出直接踢膝弹腿的高位迎击横踢。这个技巧的力量不是很大,优势在精准度和速度。在踢拳和MMA比赛中,对手已经需要把注意力放在阿迪萨亚多样化的进攻上了,时不时的一个直接起脚上头会让很多人措手不及。阿迪萨亚也曾在踢拳比赛中用这个技术K O过对手。
另外,转身腿法也是跆拳道能带来的重要长处。阿迪萨亚从新西兰跆拳道冠军那里学到了反架 (右手右脚在前) 时直接转身起腿的旋风踢,目标多是对方头部。这个技术力量大,但起势也不小,可以偶尔作为高风险高回报的尝试。还有就是在对方进攻时,抓时机的迎击后踢,多瞄准肝部。转身蹬腿的力量加上对手自身向前的力量,动作相对新奇,威力也大。多以腿法膝法著称的阿迪萨亚其实也很擅长拳击,尤其在进入中距离时,长腿和短膝都不好用,也需要几个拿手的组合来跟对手进行瞬时的拼拳;轻重结合的拳法也是追击终结和拉开距离的绝妙方法。阿迪萨亚通常都会有臂展优势,因此前刺拳的运用尤为重要。阿迪萨亚喜欢用不紧不慢的“找距离刺拳”来带动后手直拳击头加前手勾拳击腹。这个三拳组合基础但实用,尤其最后那个半勾半摆的“Shovel Hook”,角度正好命中对手肝脏部位。如果对手曲臂防守得很紧凑,那么阿迪萨亚会尝试先出一个迅猛的刺拳来让对手保持防守状态,然后快速地用前手下拉对方的拳头,给自己的后手拳找出空隙。在顶尖拳击比赛中,这个技术也不算罕见。拳击的训练也给了阿迪萨亚如热导导弹般的精准后手拳。他的后手单击,快速有力、角度怪异,尤其当他佩戴MMA的小拳套时,更容易穿透对方的防守找到目标,也有了“凝聚一点”的威力。阿迪萨亚擅用典型的“荷兰踢拳”组合击。同样是之前提到的前勾击腹 (或击头) ,阿迪萨亚有时会用这个技术打头阵,在中距离直接衔接后腿的扫踢上头。过人的基本功使他哪怕在距离和角度不适时也能做出具备K0力量的高扫。很多时候,后腿高扫也可以被一个后手直拳带动:阿迪萨亚打完直拳,手不收回,顺势扣在对方后脑处往斜下方拉拽,正好把对方的头部“引领”到自己的小腿骨上,造成重叠性伤害。另一个阿迪萨亚常用的踢拳组合比较“非主流”,也是UFC雏量级冠军迪拉肖擅长的技术:打出前手的同时脚下换式 (这样就等于打出了后手) ,再补上一记换式后的前手,接后腿扫踢击腹。用脚下的步法加上古怪的踢拳组合,阿迪萨亚总是不介意用一两次的“轻击”来为最后的一次“重击”做铺垫。这一点,也是很多中量级选手们所缺乏的战略习惯。
说到“以轻带重”,阿迪萨亚也把这个概念带入了自己的泰拳组合中。他通常会打出两个不痛不痒的前后手,然后顺势双手扣住对方后脑拿到泰式缠抱,接一个大力顶膝击头。在对手前冲的情况下,阿迪萨亚也需要借一个前摆拳的动作拿到单手扣头,同时朝自己前手的方向做一个小垫步,移出顶膝的角度。
在肘击方面,阿迪萨亚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抓握对方的双手腕,扣住后突然单手臂折叠,做一个斜肘,扫过对方眉骨或鼻梁,打开伤口。同样在近距离,阿迪萨亚也能用前手推住对方侧脸做撑架,然后迅速撒手并打出后斜肘。站立肘击的犀利同样可以转移到地面打击中——连续的砸肘是在击倒对手后最有效的终结方式之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阿迪萨亚多把泰式正蹬运用在迎击上:当对方向前推进时,阿迪萨亚可以点出后腿,用前脚掌去找对方的小腹,同时上身后倾、胯部前送,以保证自己头部的安全和击打的力量与距离。当然,在这“四大门派”的基础上,阿迪萨亚也有一些能突显出自己风格的技术。比如经典的问号踢:用前或后腿做一个假正蹬的起势,腿在空中时迅速转胯和支撑脚,打出高位横踢。力量不如普通的高扫大,但有假动作的铺垫,命中率也会高一些,不过只适合在远距离使用。还有之前提到过的前手刺拳,有时也会被阿迪萨亚变成一个前手的撑架,“抹”在对方脸上,去遮挡视线, 然后在对方做出反应之前迅速打出后手拳、后扫踢或后顶膝。阿迪萨亚在打出了短促迅捷的击打后会有一个“重新观测”的空隙,他会用几个力量较轻的击打或小步法来试探对方反应,然后再决定是继续暴力进攻还是撤出距离或切换角度,保证“自己打别人,但是不挨打”。
03完美格斗
说起来阿迪萨亚在踢拳界混得好好的,为何要冒险转MMA呢?阿迪萨亚曾说过,自己虽然击打实力超群,但是心底仍然存有一丝恐惧:万一某个人可以在街斗中将自己拉人地面,那岂不是完了?因此,他决定追求格斗的最完美境界,并且要在最顶尖的平台上测试自己的能力。
在八角笼里,阿迪萨亚把“自由式踢拳”这一斗士类型诠释得淋漓尽致。他能轻松做出高难度的击打技术,并且擅长用虚晃来吊出对方反应,还拥有足够灵活的步法来让自己不陷入血拼。对比大多数中量级选手,阿迪萨亚够敏捷、够多变、够长、柔韧够好,也够协调:迄今为止,他也从未显示出体能问题——可以轻松打完五个回合,且还有余力尚存。他有着中量级的身材,却具备着轻量级的移动效率。
阿迪萨亚说,自己不相信“硬汉心理”。他虽然欣赏那些笼中的热血对轰但却不想成为一个硬抗肉搏型的斗士。他说,自己不是来打恶仗的,而是来打聪明仗的。四场UFC比赛下来,阿迪萨亚逐渐适应了需要时刻提防着抱摔的MMA。双手拿低的抱架刚好可以让他更方便地进行防摔,抓时机的顶膝也可以对敌方的抱腿做出有效的迎击。
在如今的MMA界,能够从纯踢拳转型到MMA并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也实属不易,阿迪萨亚确实也用自己在笼内的表现解答了那些质疑。阿迪萨亚带人八角笼的,是绝对顶尖的站立击打技术,以及恰好可以抵挡住大多数缠斗型对手的防摔和防降服技术。有些人形容他“打法像安德森·席尔瓦、长相和身型像乔恩·琼斯”。不过阿迪萨亚却一笑了之,坦言自己并不想成为“第二个某某某”,他只想当最好的自己,成为“第一个阿迪萨亚”。
他相信自己就是综合格斗的未来,当MMA这项突飞猛进的竞技运动渐渐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时,他就会是推动改革的领军人物之一。即将进入而立之年的阿迪萨亚正处于心智和身体的巅峰期,在格斗成就上,他也有了突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抹去了自己害怕因为技术不完善而被缠斗选手克制的“心病”。他追求的是最完美、最奏效的格斗境界,他正在渐渐完成着自己的梦想。
在英文中,武术格斗被称为“MartiaI Art”,即“武力的艺术”。虽然被看作是一项对抗性的竞技运动,但格斗还是有它的艺术面:可以陶冶心性、发挥灵感、展现自我。阿迪萨亚不喜欢墨守成规,把格斗当作是一门一丝不苟的科学。用他的话来说,那些基础动作就像是“教科书”,而他只是在入门时“随便翻了翻”,如今成熟了,他还是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武学的魅力。
就像《功夫熊猫3》里说的,武术(功夫)不仅仅是“打打拳踢踢脚”,更是修炼自身,帮助他人的一条途径。电影里的几句戏文也能反应出一定的现实。对于广大爱好者来说,格斗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生存发展的方式、一种为人处世的风格。风格不是固定的,它可以多样,可以被稍稍“扭曲”。伊斯利·阿迪萨亚,“风格扭曲者”所追求的,无外乎就是一个如此的境界。